2011年初,新加坡书法家协会网页启用,面向全球。八年运作,虽然浏览人数不如预期的众多,但它辐射的范围,却无远弗届,特别是在去年九月本会主办第13届国际书法交流新加坡大展时,发挥了难以言喻的功效,这使得同人认为,这网页有改革与改善的需要,以便与时并进。
新加坡书协是一个志愿性的团体,理事与会员都有自己的业务、家庭、朋友等等,他们平日要为生活奔波、要为个人的职业前途拼搏、要为亲朋好友支援,时间不只宝贵,也极为有限。所以,今后我们能够将这网页做到什么阶段,作出什么水平,只能“勉力以赴、不负众望”了!
任何国家与社会都一样,林子大了,鸟儿便多了,噪音也大了。读者们知道,羊城书法家协会不会等于广州书法家协会;申城书协不会等于上海书协。所以,用岛屿狮城新城作会名都无济于事,因为聪明的读者,会自己判断其份量与身价。至于越来越多所谓的国际性组织,其实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不少是非法的。我们的高等法院十年前在一宗案件的公开审讯中,确认新加坡并无所谓的兰亭书会、国际书法联盟、国际书法促进联盟一类的组织,易言之,这些均是幽灵来的(至于所谓“世界书法家协会”、“海外书法协会”,更是百分之百的商业公司)。
我们希望读者会认真看看我们40周年的特刊。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你们可以从中认识新加坡书坛的全貌,还有我们编印的《新加坡书法报》(自1994至今)、《中华书艺》(自1989至今),及本人撰写的《书论十一辑》(512页)、《书坛五十年巡礼》(924页)及《新加坡书法史》(1200页)。如果再有时间,可以看看本人的书法集(552面),这样,读者们对新加坡书坛便不会陌生了。
这个网页将一如过去“述而不作”,只是呈献图文以向世界同道汇报;至于在网页上辩论或者上帖,我们没兴趣,也没时间与精力跟进,希望博雅君子,海涵体谅。
2010年12月31日初稿
2019年04月01日二稿
在过去50年,由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会务方方针,开展国与国之间、会与会之间的书法交流,需要大量经费,而且,在1995年新加坡书法中心启用之后,书艺活动几乎每周都有,开销越来越大,书协会长陈声桂因而有成立基金会的概念,以便将所得到的利息用于:
从1988年到2018年的30年中,书协一共成立了10个基金会,母钱共有82万元。
1991年10月6日成立,母钱5万元,是由已故金石画家陈景昭的门人陈声桂、杨应春、朱碧妹、杨应然、朱德发等人经过5年时间的劝募筹得者,目的在表达身为学生者饮水思源之忱。
1996年8月22日成立,母钱5万,是由已故词章家、书法家黄勖吾教授 的门人陈声桂,经过多年的劝募筹得者,目的在表达身为学生者饮水思源之忱。
1993年3月1日成立,母钱五万元余元,是由已故书法家颜绿的门人陈声桂,经过多时的劝募所筹得者,目的在表达身为学生者饮水思源之 忱。
1999年2月23日成立,由陈声桂以书协名誉倡议设立,以纪念当天辞世的书协老顾问潘受PJG。截至1999年6月1日,书协一共收到7个机构,及27位热心人士捐献的十万一千五百五十元正($ 101,550.00)。此基金于1999年6月11日成立。
2013年11月6日成立,共有母钱10万元,半数是王老1958年在南洋女中任教时的学生陈树兰博士捐赠的,另一半是王老之千金王艺彬及二子王美雄、哲雄合捐。
2015年6月25日成立,共有母钱二十五万元,由陈上人生前的义子门徒陈青平博士、佘月琴、林玉奎、陈燕琴,及陈声桂报效及征集而成。顾名思义,乃在表扬上人生前对书法的爱好、扶持,及研习的精神。
1988年5月14日公开宣告成立,母钱5万元,由书协顾问、中国字画大收藏家杨启霖捐赠。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经于 2018 年 6 月 1 日成立林炳文书法基金, 以表达同人对林氏四十年来对书协作出的卓越贡献。书法基金母钱五 万元,由其 50 年好友陈声桂募得。基金会之信托委员会由陈声桂任 主席,委员有何钰峰、陈朝祥、龙丽因、林隆惠及卢焯基。
林炳文出生于 1926 年 2 月 16 日,现年 92 岁。林氏祖籍中国广 东省潮安县,为一出色的硬笔书法家、词章家。2014 年,当林氏 88 高寿时,新加坡书法家协会特将其一生的诗词佳构结集成《林炳文诗 词集》,公诸于世,并举行发布会,成为当年新加坡诗坛的盛事。
1993 年林氏出任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务顾问至今、1995 年起担 任新加坡书法中心董事会名誉主席至今。
林氏自二十世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已关心与支持书协 所开展的活动。在林先生的支持与引介下,书协研究会场于 1977 年 8 月 7 日搬入以他为主导的潮安联谊社,一直到 1996 年 8 月 30 日新 加坡书法中心改建落成。在这 19 年里,书协除每周付给杂役茶钱之 外,其余完全免费。在这段时间,书协在研究会场,接待了世界各地 的书法家,进行公开讲座、开展书法比赛、举办书家雅集等等;也在 这段时间,开办了书画篆刻各类班级十余班。这些班级,与国立新加 坡大学校外进修系的十余个书法班级奠定了日后新加坡书法中心开设 书画印文各班的基石。
今天新加坡书法中心蓬勃发展,为书协在书法世界及本地艺坛 争取到崇高的声誉,这与林先生当年的搭桥铺路,不可分割。可以 说,没有林先生提供的机会与平台,我们无法想象,书协在当时华文 教育发展极其低迷之际,走向何方?饮水思源,书协对林氏的支持与 顾爱总是念兹在兹的,因特设此基金,以资缅怀。
林氏为一钟錶业殷商,曾担任新加坡钟錶业公会会长及新加坡 象棋总会名誉会长多年。
林炳文书法基金是新加坡书协成立的第九个书法基金。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于 7 月 1 日设立林国樑书法基金。基金会由林 氏生前挚友陈声桂发起,共筹得六万元。信托委员有陈声桂、何钰 峰、林隆惠、陈朝祥、龙丽因、盧焯基。
林国樑祖籍广东省潮安县,1916 生于中国,1995 年 1 月 29 日在 新加坡安逝,是新加坡第一代书法家,自幼喜欢书法,以小楷见长。
林氏生前为钟表业殷商,商余积极支持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活动。 1977 年 7 月 20 日起,林氏出任新加坡书协顾问,先后担任书协主办 的全国现场书法比赛、全国挥春比赛评选员等。
1983 年,林氏应新加坡旅游局之约,赴书法大国——日本挥毫 示范。
1977 年 8 月 7 日,新加坡书协落户武吉巴梳路的潮安联谊社, 至 1995 年 8 月 31 日,期长 19 年,是他与林炳文先生所合力促成 的。可以说,他对书协会务的发展、书协活动的推展,贡献良多。
新加坡第一代书法家,大都来自中国,不只有扎实的书法基础, 也各具书风和面貌。难得的是,他们都不吝将自己的经验传授予后 学。新加坡书坛之得以生生不息,正是这种传承精神,有以致之。今 天我们纪念这些筚路蓝缕的前辈,正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 景仰。
林国樑生前也先后担任了新加坡象棋总会会长、潮安联谊社主 席,及新加坡钟表业公会副会长等社团要职。
林国樑书法基金是新加坡书协成立的第十个书法基金。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於 2018 年 4 月 1 日成立凌云超书法基金,以缅怀该会顾问凌云超。
凌云超生于 1914 年,逝于 1985 年 8 月 20 日。凌氏生前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海外顾问、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国书道协会会长。
凌氏为江苏扬中县八桥镇人,原名馥康,后改名则刚,字云超,号云斋主人,别号鲤砚斋主。少孤,幼秉慈训,入私塾攻古文诗史。稍长,半工读,于上海立信会计专科毕业。及后经香港,旅居印尼耶加达,创立牙膏及化妆品等工厂,为当地名工业家,对社会贡献颇多。
凌氏曾拜上海书法家李仲乾为师,习三代两汉及魏晋六朝书法。后在香港拜张大千为师,在其门下习书画。
1980 年 5 月,凌氏赞助与创办 “第一届国际书法联合展”,获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南韩、台湾、日本及香港等十个地区的书法家提供近 300 件作品,于香港大会堂公展。
之后,凌氏于 1981、1982、1983、1984,分别在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日本,举行第二 、三、四、五届国际书法联合展。凌氏於过 1985 年 8 月 20 日病逝于印尼耶加达寓所后,其夫人冯毓莹於次年(1986 年)在中华台北举行第六届国际书法联合展,以完成其心愿。
凌氏著有《中国书法三千年》问世。
1985 年,凌氏以古稀之年,偕夫人冯毓莹女士与公子凌志申回乡,捐款资助扬中县中学建造实验楼,为表示纪念,扬中县中学特将该楼命名 “云超实验楼”,并勒石以记其事。
凌云超书法基金初定母钱五万元,目前其生前好友陈声桂仍继续在劝募中,但不会公开筹款,联系电话 63377753。
凌云超书法基金信托委员会由陈声桂任主席,委员有何钰峰、陈朝祥、符和水及林隆惠。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The Chinese Calligraphy Society of Singapore),简称“书协”,创立于1968年12月13日,是经新加坡内政部批准注册成立的一间非营利性质的公开社团。也是新加坡最早的全国性书法组织,以“爱我中华”为会训,以研究并发扬中华书学,促进、鼓励、及推动新加坡的书法活动为宗旨,并通过举办展览、比赛、讲座、示范,及进行出版、交流、互访、接待而称誉于世界书法家庭。
书协现下设有三家营运机构:“新加坡书法中心”、“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和“新加坡书法研究院”。三个机构各司其职,共同推动新加坡书法事业的发展。书协自1988年至今,已先后设立了十个书法基金,母钱共有82万元,为书协的常年活动经费作了支援。
书协从1988年起,被选为新加坡人民协会协作会员(Corporate Member of People’s Association, Singapore). 人民协会的主席是新加坡总理,在全国一万余个社团中,只有84个被选为协作会员。从1974年起,书协还是新加坡艺术总会(Singapore Arts Federation)的基本会员。
新加坡书协的宗旨有下列十点:
2017年9月24日
新加坡书协于1974年1月5日订立会训为“爱我中华”。
作为当地唯一的全国性书法组织,新加坡政府赋予新加坡书协随时随地设立书法分会的权力。
会章的第20条这么写道:“如果超过20名会员,本会理事会得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在我国任何地区设立分会,并赋予适当的章程与常规。理事会需依照基本会员大会所订下的政策与目标,随时领导与控制分会工作。”
1990年,书协成立了新加坡书法研究院(Singapore Chinese Calligraphy Research Centre),并于1991年推行了书法晋级考试,从理论与技巧二方面鉴定及提升书人的书法水平。
随着更多学校、宗乡团体、文化机构和联络所推广书法活动,社会对书法教师的需求大量增加,然而书法教师的培养,并非朝夕可以解决的事,有了晋级考试之后,各相关机构就可以根据考试的结果,选择适合的人士任教。书法晋级考试共分为九段,目的在使我国与各国书法爱好者,通过考试 取得书法家的最高名衔。
在书法晋级考试中,理论为开卷式作答,报考者必须回答当局所发出的考题,考试内容从第一段的执笔、临摹,逐步提高到第八段和第九段的书体布局、书法欣赏和书评等;技巧则要求掌握各种书体与书法格式,如斗方、圆扇、折扇、横披、屏幅、楹联等。各段书法考试由国内书法名家主持,证书则由书协及新加坡书法研究院联合颁发。
1993年,新加坡政府特别协助书协在素有“地王”之称的市中心小坡四马路地段,重建一座市值千余万元的独立式洋房,以供新加坡书协发展书法事业之用。在新加坡书协会长陈声桂的大力奔走下,书协筹得了110万新元,连同政府拨给的25万元,一共135万元,将滑铁卢街48号旧建筑改建为“新加坡书法中心” (Singapore Calligraphy Centre),把新加坡书法的学习与发展,推至另一层次!它也名副其实地成了新加坡学习及观赏书法的中心。
中心共有大小课室5间,及接待室、办公室、会议室、研究室各一间。5间课室,让书协得以将散布在岛国各处的50个班级全集合在一起;中心楼下的宽大展览厅,名“李光前堂”,可悬挂60件书画作品。书法中心也由2005年起,用作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校址。自新加坡书法中心成立后,书协每周平均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书法同好或姐妹艺术团体两团以上,它可说是世界同道的家。
新加坡书协于2004年9月成立东南亚首间老人大学——“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Singapore Senior Citizen Calligraphy University Centre),简称“书大”。书协委任陈声桂出任第一任书大校长,第一批学生于2005年2月5日正式上课,第一届学员于2007年杪毕业,由新加坡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担任主宾,颁发证书。书大的成立,意味着中华书学迈向另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加坡书协自1988年至今,先后成立了十个书法基金:杨启霖书法基金、陈景昭书法基金、黄勖吾书法基金、颜绿书法基金、潘受书法基金,王瑞璧书法基金,陈勤川书法基金,凌云超书法基金、林炳文基金及林国樑基金,母钱共有82万元,为书协的常年活动经费作了支援。
新加坡书协自1974年便公开设立书法学习班;1979年起继续开设更多书法学习班;1981年至1990年与国立新加坡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合设各种书法研究班、篆刻研究班及裱画研究班;1985年至1995年与新加坡潮安联谊社合设“潮安艺苑”,联合开设十余个书法班;1995年至2004年在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开设有学分的书法班;1995年在获得新加坡政府的特别协助下,书协组建了新加坡书法中心,并在中心大规模地设立书法、篆刻、中国彩墨画等课程逾50个班级,把新加坡书法的学习与发展,推高至另一个层次。四十多年来,它约为新加坡培养了三万余名书法爱好者、工作者,他们已成为散布岛国各角落的社团、联络所书画活动的主干。
自1978年起,书协的会员,应新加坡旅游促进局、新加坡航空公司、总理公署等机构的邀请,作为新加坡文化大使到世界五大洲三十余国示范书法,为书法艺术的弘扬做出了贡献。
书协于七十年代末期广泛邀请老一辈书家出来活动、举办展览,及出版书法集。1980年起至今,更积极与广泛地约请及安排无数各国书法名家,尤其是中国与日本的大家来新加坡访问,举办个人书法展、挥毫、演讲、 交流、对话,让广大的民众现场观摩及学习他们的创作技巧、心得等。书协也举办了多次书法营。
书协自1980年便开始引进各国书法,与各国之全国或地区性书法会进行交流展,日、韩、中、台、马、港、澳洲、澳门、法国、印尼等地均来展览过。至今,这样的交流展还连绵发展,以中国而论,已由全国扩展至各省市,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半以上的省市书协来过。
1978年,在新加坡书法发展最为低潮的时刻,新加坡书协连续三 年,举办了“全国硬笔书法展”。自1981年开始,书协举办“新加坡书 法展”,1994年此展订名为“新加坡书法年展”,2015年起,这书法展易名“新加坡现代书家作品展”以更贴切地反映新加坡书坛的实况。如今,举行了38次的“年展”,已成了书坛一个传统节目,也作为全国人民对书艺水平的大检阅。
1990年书协开始举办青少年书法展。1992年,为发掘书坛新进,开始举办“春华秋实书法展”;2005年开始,春华秋实展把青少年及成年人的书法作品分开展出。少儿组展览名为“新秀风采书法展”(后又易名全国青少年书法展),成人组则为“黄金岁月书法展”。至2018年,全国青少年书法展举行了25届;黄金展则为30届。
此外,书协举办“新加坡全国妇女书法展”、“全国硬笔书法展”等,让学生、青年、妇女、老年各种不同年龄层的人士都有机会参与。
“全国挥春大赛”在第一届(1983年)举行时,只有七十多人参加,至2003年已超过千人。从2014年起,全国挥春大赛改为“大会”,在2018年举行的第35届大会上,参加者仍以千计,无异于“全民参与书法”。1990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学生书法比赛”至今28年,已经是全国学生每年的大日子。此外,尚有不计其数与各社区组织或大学学生团体联办或协办的书法比赛。2010年开始举办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至今,参加者每年平均有5000人。
1988年12月11日,新加坡书协会长陈声桂倡议设立“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Centre),获得各国书法会的一致支持,并通过把秘书处设于新加坡、推选陈声桂担任执行理事长,主持其事。两年后,即1990年,在陈声桂的主持下,“第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The 1st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暨“第一届国际书法大会”(The 1st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Congress)在新加坡举行,轰动整个世界书坛。这时,中华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正式归入世界艺术的主流;而作为推手的“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中心”,也正名为“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liaison Office)。在主持了19年,发展至拥有全球14个基金会员、5 个协作会员、8个国家代表会员之后,陈声桂会长于2007年11月11日,将它移交中国书协。
2011年6月18日、19个世界各国书法组织及8个国家的五十余位代表在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兼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见证与祝福下,在新加坡书法中心举行成立国际书法家联合总会(International Calligraphers’ Federation)成立典礼。
书协于1989年起与媒体联办书法专栏,由会长陈声桂在《新明日报》上编发《中华书艺》,每月一期(至2018年7月,共刊了343期),扼要地介绍新加坡书坛的动态。此外,陈声桂也出版多本书法专著;配合展览,书协先后出版了160余种书法专刊,它包括个人书法专辑、各国名家字迹、新加坡书家墨迹、新加坡书法选辑、新加坡硬笔书法选辑、新加坡名家字帖等,进一步加深国人对书法的认识。
自1995年5月1日起,由书协主编的《新加坡书法报》(Singapore Calligraphy),每年出版四至五期,发行至世界40多个国家与地区,以及中国的全部省市。它把新加坡书坛的讯息带给全球同道们。至2018年7月1日,《新加坡书法报》已出 版了95期。
为顺应世界书法的发展趋势,书协设立新加坡书法中心俱乐部、书协刻字协会、书协常青书法学会、书协妇女书法学会、书协篆刻学会,及书协青少年书法学会。
1990年,新加坡副总理王鼎昌为“第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开幕时,现场提笔挥毫对联一幅。1996年,时任内政部长的黄根成为“新加坡书法中心”落成典礼时即席题写中堂一件。
2006年1月14日,以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国会议长阿都拉、交通部长姚照东,总理公署部长林瑞生、环境及水源部长雅国、卫生部长许文远、教育部长尚达曼,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维文,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政务部长符喜泉,及财政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陈惠华等 十位不同种族的政要,在新加坡书协会长陈声桂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每位出品了一幅书作,为新加坡公益金筹得善款40万元(折美金25万元),并与本地书法名家一齐在第26届新加坡书法年展亮相,传为书坛佳话。
2007年5月10日,“总统挥毫为慈善暨第27届新加坡书法年展”于新加坡书法中心李光前堂揭幕,新加坡总统纳丹特亲临主持仪式并当众挥毫。新加坡公益金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继续早一年首次邀请十位政要挥毫筹款后,当年邀请了纳丹总统和七名政务部长义卖书作。这七人是:马来裔的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兼东北区市长再诺、印裔的贸工部政务部长易华仁、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傅海燕、卫生部政务部长王志豪、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金勇、贸工部政务部长李奕贤,及教育部政务部长吕德耀少将。他们的书作也筹得30余万。
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上,书协顾问潘受(故)、顾问王瑞璧(故)、会长陈声桂、高级评议员许梦丰,四人分别获得新加坡政府颁给1986年、1992年、2000年,及2016年文化奖章(书法/国家给予杰出艺术家的最高奖项)。
潘受还获得新加坡总统颁发服务功绩勋章(PJG)、亚细安文化委员会颁发亚细安文化奖章、南洋理工大学颁发名誉文学博士。
书协会长陈声桂还先后获得政府颁给1978年新加坡杰出青年奖(SYA,原称全国青年服务奖、国家给予杰出青年的最高奖项);社会发展部长颁发1987年长期服务奖(文化);总统颁给 1991年公共服务奖章(PBM、书法);亚细安协会颁给1992年首届亚细安个人成就奖(AAA、书法);新加坡华文报集团颁发2000年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万宝龙(Mont Blanc)文化基金颁给2002年万宝龙国际艺术大奖(书法)、新加坡公益金2006年好点子奖、南洋理工大学2008年校友成就奖、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 2014年第三届中华之光年度人物奖等。
书协三位发起人: 陈声桂、朱碧妹、杨应春,在担任了34届或35届理事后,也于2003年35周年会庆上,获颁“新加坡书协终身成就奖”。陈声桂又于2008年、2013年获颁新加坡书协终身奉献奖及终身荣誉会长头衔。
新加坡书协经过了48年的运营、除了于1985年起成功获得政府常年赞助外,也获得许多机构、如李氏基金、邵氏基金、丰隆基金、吴氏基金、人民协会、新加坡报业集团、新加坡艺术总会、四马路观音堂,以及热心人士如杨启霖(故)、林炳文、古兆娇、周纯端、杨应群、吴清亮、陈树兰等,以款项或物资协助会务的发展。
“新加坡书法中心”(Singapore Calligraphy Centre)坐落在市中心滑铁街48号(48 Waterloo Street, Singapore)。原是一座残旧的独立式双层楼洋房,总面积约800平方公尺。后耗资135万改建翻新,并于1996年5月27日由新加坡内政部长兼人民协会副主席黄根成揭幕落成。
目前,书法中心共有近50个班级,学员有580人左右。2005年初,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书大)也在此落户。书大现共有四个班级约70多位学员。二者合计共有学员650人之多,为东南亚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书法中心。
中心建成后,国内外政要、名流、贵宾接踵造访,其中有五位新加坡总统、三位副总理、许多国会议长及部长,以及外国大使等等,不胜枚举。
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设立的“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Singapore Senior Citizen Calligraphy University),简称“书大”,是东南亚首家老年大学,它开启了东南亚老年书法大学之先河。书大于2004年9月7日获准注册,第一班于2005年2月5日正式开课。
书大的课程设计,分为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90%),及中华文化知识(10%)两部分,课余活动有观摩展览、观看比赛、出国交流、出国观展,及通过新加坡书协的网络,与世界各地书法组织和同道交往等,目的在以书会友,以书交友。
书大现设有“书学研士”班和“荣誉书学研士”班。“书学研士”班学制三年,书法理论与技法并重,学员毕业可获“书学研士”名衔。“荣誉书学研士”专门为已经在书大修毕书学研士课程的学员设置,学员修毕可获“荣誉书学研士”名衔。
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的创立,在丰富年长人士的优雅生活、发展中华文化、弘扬书法艺术,以及促进国际书法交流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加坡书法研究院”(Singapore Chinese Calligraphy Research Centre)是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于1990年成立的,并于次年5月开始举行常年书法晋级考试。
从1991年起,新加坡或旅居新加坡的书法爱好者,均能通过书法晋级考试,循序渐进,考取“书法家”最高名衔。这使新加坡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行书法考试制度的国家。在这一制度下,一名书法爱好者在七段考试及格后,将获颁“书人”的名衔。当他考获第八段后,就可以成为一名“书家”。这项制度的最高名衔是第九段的“书法家”。
为了确保考试评审工作的客观性,新加坡书法研究院的各段级的考试都由国内外的书法名家主持。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Singapore Cultural Studies Society),前身“新加坡文化学术研究会”,简称“文协”,于1969年8月26日正式被新加坡内政部社团官批准注册。会址设于新加坡滑铁街48号(48 Waterloo Street, Singapore),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同居一室。
文协以研究与发扬文化学术为宗旨,通过比赛、演讲、示范、出版、交流、展览、接待等,开展文化学术活动。它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联手举办许多书法活动,促进了本地书法事业的发展。文协所开展的不少活动也载入了新加坡文化史册。